. |
一、 任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期間(99年1月29日至102年12月19日)
(一)研擬「跨域加值公共建設財務規劃方案」,提高計畫自償能力【行政院101年7月24日核定】
隨著政府債務快速累積,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佔前3年度平均GNP之比率,已從2008年的29.97%、2009年的31.97%、2010年的34.87%上升至2011年35.88%。未來財政資源將益形緊絀,因此必須採取新的財務策略,加強檢討計畫成本效益評估,並將外部效益內部化,挹注建設營運財源,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國內重大公共建設平均每年需求額度為3,500億元左右,惟政府每年平均預算額度僅能分配予公共建設不足2,000億元,未能滿足部會預算需求;加上我國都市土地開發與交通設施建設因分屬不同部會,在計畫規劃時皆未一併整合提出,致使基礎建設間彼此所創造的內部及外部效益缺乏有效連結,導致公共建設自償率普遍偏低,加上無適當機制將外溢效果合理挹注至公共建設上,造成公共建設龐大支出與負擔。
考量國家財政資源日形緊絀,未來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必須以創新思維之財務規劃方式,透過整合型開發計畫,從規劃面、土地面、基金面、審議面等多元面向,將外部效益內部化,提高計畫自償性、挹注公共建設經費及籌措未來營運財源,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二)研擬「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中程計畫」,建立跨域合作機制【行政院101年5月30日核定】
目前我國行政轄區過小的單一縣市或生活圈已無法面對全球化成為一個有效率運作的單元經濟體,也不符合區域獨立治理的規模,包括產業的佈局、交通的建設、水土的治理、都會的發展等都面臨相當的困境,為提升行政效能與整合區域資源,建立跨區域合作機制已成為國際上的共同趨勢,區域內各地方政府為求民眾福祉最大化,必須整合彼此的資源和行動,合作解決共同問題,提升地方競爭力。
「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係列為「黃金十年」全面建設願景之「區域均衡」施政主軸的重要策略之一,從區域產業空間整體發展觀點,整合相關公共基礎建設,加強各區域間之跨域合作,擴大產能規模,並發揮綜效以降低成本;同時,為達成「外部效益內部化」之目標,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將從「財政效率」與「財政公平」的觀點進行部門資源整合,一方面鼓勵直轄市、縣(市)政府透過重大公共建設與周邊土地開發及中下游投資收益的結合,以確保計畫自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則嘗試建立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財政分擔與收益之夥伴關係,以適度提升地方政府與民間對重大建設的財政投入與責任分擔。
|
. |
二、 任職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副局長期間(102年12月20日至105年5月18日)
(一)制定「政府規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之標準作業程序」
為讓促參BOT案更符合「公共建設」之本質與精神,透過對過去BOT案之檢討與彙整各界意見後,依BOT案生命周期分為「計畫形成」、「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招商」、「議約及簽約」、「興建期」、「營運期」、「資產移轉」等七個階段,規劃完成促參BOT標準作業程序之制定。
新制BOT標準作業程序強調「適當性」(避免藉公共建設之名,行商業利益之實)、「比例原則」(主體事業與附屬事業應視公共建設特性規範合理比例)、「權利金規劃」(納入營運超額利潤分享機制)等面向,並要求主辦機關之可行性評估財務分析應經會計師或估價師等專業技師簽證同意、促參甄審會委員外聘專家學者人數比例至少達三分之二以上、財務查核重點應檢視預估財務報表與實際財務報表的差異,作為「營運超額利潤」分享之參考依據等。
(二)建立「臺北市公有土地聯合招商」機制
為活化利用臺北市公有土地,統籌相關局處舉辦聯合招商座談會,廣邀民間投資人、開發商及營運廠商參與,期藉由說明座談與意見交流,進一步瞭解廠商關切之重點,增加開發之投資利基。
同時為利投資人能及時取得北市府重大土地開發案件投資資訊,另建置「臺北市公有土地開發聯合招商」網站,讓潛在投資人可快速掌握北市府開發案投資訊息。
|
. |
三、 任職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期間(105年5月19日迄今)
(一)地方財政業務考核總成績第一名,財政管理績效卓越:
地方財政業務考核對象為全國22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考核範圍包括公庫管理、財務管理、債務管理、公產管理等四項,北市府於104、105、106連續3個年度總成績榮獲全國第一名。包括推動公庫集中支付電子化,電匯執行率高達99.63%,提升各機關學校支付作業之效能;靈活庫款運用、擴大市庫集中支付規模,增加市庫可統籌調度資金,以減少舉債,節省債息支出;另透過定期訪查市庫代理銀行,提升庫帳收繳效能。財務管理方面,積極運用各項財務策略,推動開源節流措施,包括加強清理欠稅及合理進行房屋稅稅制改革,落實使用者及受益者付費之公平原則等;另針對公產管理方面,北市除落實產籍管理,追求公有房地有效利用,減少不經濟支出外,並透過標租及提供短期使用增加收益,增加市政建設財源。
|
. |
協助北市府償還債務520億元,脫離「千億債務俱樂部」
為強化年度債務管理,自104年度起加速減債,依預算計畫執行年度債務還本預算66億元、66億元、86億元、100億元外,並同時運用歲入超收資金198億元及債務基金累積賸餘4億元,增加預算外債務還本,107年5月臺北市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幅降至948億元,較103年底1,468億元,總計4年淨減債達520億元,債務下降率達35%,債務控管績效為全國地方政府之冠。
經歷年持續減債後,年度債息支出由103年底29.03億元降至106年底7.62億元,大幅低於以前年度債息支出金額,節省之龐大債息支出,可有效挹注市政建設,減輕市府財政負擔。
|
. |
成立促參專案辦公室,統籌民間參與市府公共建設投資:
於105年成立促參專案辦公室,擔任北市府重大開發案窗口,管控全府各機關重大土地開發案進度,並安排招商主辦機關與民間投資人進行意見交流,期藉與民間投資人雙向溝通,以加速各開發案之招商進度。106年度簽約案件11案,簽約金額達299億餘元,占全國簽約金額30.8%、占地方政府簽約金額49.4%,為全國之冠。並於107年6月29日財政部舉辦之「2018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獲頒106年度「招商卓越獎」。
|
. |
進行地方財產稅制改革
為落實公平合理稅制、建構合理的房屋現值評估基礎,並縮小新舊制的評定現值差異,使房屋評價制度更臻完善,同時亦兼顧市民單一自住者之權益保障,自106年7月1日起實施房屋稅基新制,包括房屋構造標準單價漸進式調整、單一自住房屋稅基折減、地上權房屋路段率調降等稅基調整,於107年開徵房屋稅受影響戶數如下:
(1)適用新標準單價房屋給予6年緩漲機制,並調高各類房屋折舊率,影響戶數約2.8萬戶。
(2)在保障自住者居住權前提下,全國首創單一自住房屋稅基折減16%,影響戶數約20.3萬戶。
|
. |
建置房地稅額e化查詢平台
過去納稅人必須親自臨櫃才能申請所有房屋及土地課稅明細,現在只要透過「房地稅額e化查詢平台」,使用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工商憑證,就能在線上查詢房屋稅及地價稅課稅明細,讓民眾不用再親至稅捐稽徵機關,也可利用網路查詢。
此外,民眾以往在購屋時因為稅捐保密,都無法事先得知購買不動產後未來須繳多少稅,往往收到帳單時才發現稅捐超過預期;為方便民眾可以評估購屋後的稅捐支出,也可利用查詢平台之房屋稅、地價稅試算系統粗估每年應繳納稅額。
|
. |
率全國之先推動「電子化核銷」:
為落實數位政府,透過導入電子發票進行電子化核銷作業,從請購、核銷、會計、支付等流程實施電子化一貫作業;同時透過電子發票的導入,達到與企業電子商務接軌、節能減碳及提升行政效率等多重目標,讓138個單位預算機關於107年底完成上線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