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長期照護制度下老年精神疾患之照護策略:以運用尖端科學為導向
一、前言: 六十五歲以上者定義為老年人口。人口老化是當今世界各先進國家共同面臨的社會變遷經驗,惟西方國家從上個世紀中葉以來就經歷了如何面對人口老化的課題。反觀我國,在1993年時,我國老年人口(65歲以上)比率才跨越7%的人口高齡化國家(aging nation)門檻,而2006年的老人人口比率就提高到9.9%;人口老化現象將因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進入老年而更加明顯,屆時老人人口預估將從2014年的273萬人(11.6%)增加到2021年的392萬人(16.54%)。我國人口老化速度極快,根據95年6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人口中推計顯示,至2026年老人人口比率將達到20.6%,直逼英國、法國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 由於社會已由過去之農業鄉村進入了高度的科技化及都市化之社會,老年人面對急遽變遷之現代化社會,包括居住地點遷移、生活形態急遽改變、親屬支持度減低、家庭功能減退等問題,勢將產生許多心理矛盾及生活適應困難之問題。在腦功能降低,但心理及社會適應問題急遽增加的情況下,老年人口的精神疾病議題日益受到醫界之重視。包括適應障礙、認知功能退化、老年憂鬱症、身體疾病造成的譫妄症、癡呆症、以及老年的精神病(包括妄想症)等,其發生率、症狀表現、用藥禁忌、及處理模式均需要加以特殊考慮。就此觀點而言,於精神醫學中,老年精神醫學的發展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必須投予更大的關注。
二、問題狀況或發展需求: 老年精神醫學的定義,主要是針對老年期之行為、情感、認知功能等障礙所發展出一門診斷及治療之醫學。它包括老年生物學、老年心理學、老年社會學,及常發生在老年期之特殊精神疾病,如痴呆症、譫妄症、老年失眠症、老年憂鬱症及妄想症,或在年輕時發病而一直延續至老年之精神疾病如慢性焦慮症、慢性憂鬱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最後,它還包括老年精神藥物學及非藥物之治療及處理。 由於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而我們所期望的不只是要活得老,且要活得健康快樂。面對急遽增加的老年精神病人,不僅其精神疾病和年輕患者不同,更需考慮其身體體質的特異性(biological heterogeneity)、常出現合併內外科及認知障礙疾病(physical and cognitive comorbidity)、有較高比例之藥物副作用、及較易遭遇和老化有關之社經壓力事件(aging-related socioeconomic stressors),均需要有專門的醫學訓練、教學、與研究。國內雖於十年前已經開始邁入老人國之林,但對於老人醫學、尤其是老人精神醫學的醫療資源投入,仍然步履蹣跚。展望將來,老年精神醫學的資源投入,除了專科醫學會的推廣之外,亦需有主管衛生政策之行政支援。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文獻探討: 學者Jeste於2000年在美國著名精神醫學期刊的文章中提到,由於精神科治療的進步,精神科的患者平均壽命將會增加,因此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必然增多,且其增加之速度較一般人口的老年個案更為驚人。目前30至44歲的壯年精神疾患人口約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兩倍,但預期到30年後,壯年精神疾病人口將增加不到15%,然而老年精神疾患個案將增加100%。在美國,精神科醫師的訓練已經增加了針對老人精神病患的診療訓練課程。至於在臨床研究方面,精確診斷標準的建立、診斷工具、以及治療策略的發展等,都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四、本計畫與公共衛生及醫療政策之相關性: 老年人口為日益增加的族群、其精神疾患出現機率高,此族群亦為社經階層可能居於弱勢的族群。在精神醫療方面,包括醫學訓練、教學、與研究等,亟待投入相對應的資源,以解決此等之重要議題。 衛生署玉里醫院為衛生署所屬之精神科專科教學醫院,有急、慢性病床、日間照護與長期照護床近2550床,個案不僅為數眾多,且日漸老化。目前之平均年齡為54歲,在可預見的未來,多數長照個案將達老年之齡。由於本院地處偏遠,於照護方面應考慮強化慢性照護的功能。對於需要住院治療、又日漸年邁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設置專責的綜合醫療團隊負責診療及照護,應為現階段醫療服務所必要且急需加以強化之重點。 此外,在另一方面,針對正常老化之老人,近年政府也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期盼能透過此計畫6項目標及8大實施策略,成功建構完整長期照顧體系,提昇長期照護之生活品質。而在2007年,行政院更進一步推行「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其中強化老人安養的規劃策略中,更將此長期照顧體系十年計畫列為旗艦計畫及發展重點目標之ㄧ。 有此可見,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等相關議題之重要性,其不僅為醫療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亟需醫療與社政等相關單位共同合作處理。
五、我國長期照護政策之發展 至於我國之長期照護發展,儘管至今已超過20個年頭,雖已漸趨完整,不過,在面對未來老人長期照護需求之快速增長,我國之長期照護政策,在距離現實的目標上,仍有一段距離。 惟在政府近期推出之六大新興產業中,「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即為其中之一。政府為解決國內日益嚴重之人口老化問題,更計畫推動「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由於衛生署玉里醫院的長期照護經驗非常豐富,可與政府相關單位分享,本院自2009年起,統合醫院醫療、護理與復健等相關科室,成立「長期照護因應小組」,針對長照議題,收集資訊,邀請演講與學術討論。個人並於2009年7月舉辦之「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研討會」中,進行專題討論,反應熱烈。另在2010年8月舉辦之「2010 年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3R運動 Renam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好名、好康、好未來」大會中,個人亦以「精神病人照顧體系及精障者社會福利體系之展望」為主題,邀請衛生署與內政部相關主管單位,進行討論,引發迴響。
六、考察方向與研習目標 然他山之石,確實足以攻錯。鄰近之日本,文化習俗與我國較為接近,近年國民老化程度與相關因應策略,不僅先進,亦相當成孰,尤其是將現代先進科學技術運用於醫療照護之概念,諸如機器人、通訊與資訊科技等,非常值得我國效法。特別我國已在資訊產業上,領先全球,若能適宜地應用於老年醫療照護產業,不但可以提高照護品質,降低醫療成本,更可拓展資訊產業市場,應屬多贏之策略。此外,新加坡特有的城市國家模式,儘管其人口組成主要為華人,然在西方管理及文化影響下,其國民老化之因應策略與管理制度,應可為我國參考比較。尤其是近年來,各種新式的管理科學技術,現階段已於國內各醫療機構試行運用,若能與上述之日本經驗結合,或可有更大之加乘效果。因此,本次考察計畫擬赴日本 / 新加坡參訪,研習目標有: 一)、擬赴日本 / 新加坡之優秀大學及其研究機構進行參訪,學習在東方及西方文化薰陶下之照護系統與長照制度運作之現況,吸取經驗,截長補短,藉以調整我國現階段老年精神疾患長照制度之拓展。 二)、針對日本 / 新加坡之優秀大學、研究機構、或其他相關醫療照護單位,現階段運用尖端科學,進行科技與健康醫療照護融合之趨勢,加以參訪與學習。 三)、研習面向包括:資訊科技之醫療運用、醫療照護之分析計量、醫療照護系統與醫療照護管理等。 四)、綜合參訪所學,藉以擬定發展「長期照護制度下老年精神疾患之照護策略:以運用尖端科學為導向」。
|